企业如何应对海外ESG风险(企业如何应对海外esg风险管控)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和中国一系列对外开放政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走出去”寻求商业机会,积极参与国际投资与合作。但与此同时, 随着“走出去”步伐的加速,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风险愈加多元化、复杂化。

  而除了政治、经济、外交等传统型风险外,也需要加强对气候变化、劳工问题等ESG风险的关注。然而,仍有部分企业在海外投资时,重视短期效益和经济风险,忽略长期效益和环境、社会风险,出现环保意识缺失、安全生产意识淡薄等问题;或是只重视与当地政府搞好关系,不注重与东道国公众、非政府组织NGOs的关系管理与透明沟通

  金蜜蜂一项面向秘鲁公众对中国企业形象认知的调研报告显示,64.34%的秘鲁公众认为中国企业在当地的沟通透明度一般,18.33%认为沟通透明度不足。

  从长远来看,海外投资企业将从技术、产品的竞争转变为商业道德、绿色低碳等“软实力”的竞争。通过践行ESG理念,有助于改善“走出去”企业与当地政府、员工、消费者和社区之间的关系,促进企业在当地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无论从降低海外投资风险,还是从提升竞争力的角度来说,强化海外投资的ESG管理正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1强化海外投资ESG风险管理刻不容缓

  海外投资因地区、行业、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差异,企业面临的ESG风险具备较高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走出去”企业可以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运用利益相关方调研、专家建议、情景分析等方法,对ESG相关风险进行识别,并对风险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科学决定ESG风险管理的重点。

  同时,与当地政府、NGOs等利益相关方展开合作,积极创新手段应对和降低风险,或将风险转化为发展机遇,同时建立危机管理计划,为难以预计的ESG风险做好应对准备。

  合规是底线要求

  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海外投资的合规问题容易被放大审视,致使遭受更严重的合规风险。

  海外投资合规既应该包括中国、投资所在国法律法规、国际条约、监管规定、企业内部制度规范等“硬规则”,还应该包括商业惯例、行业准则、道德规范等“软规则”。

  近年来,中国政府部门陆续出台《企业境外经营合规管理指引》等文件,对企业境外合规管理提出更高、更清晰的要求,而且已经延伸至环境保护、质量安全、劳工权益保护、反腐败等ESG合规要求,引导“走出去”企业规避ESG合规风险。

  企业如何应对海外ESG风险?|ESG洞察

  《企业境外经营合规管理指引》合规管理体系及合规管理要求

  融入“当地元素”

  由于风俗文化、宗教信仰等的差异,中国海外投资企业在进入东道国社会通常遇到一些阻碍。

  海外投资企业在项目启动之前,就应该注意“入乡随俗”。站在当地利益相关方的视角审视项目可能存在的社会风险和问题,理解并接纳不同文化、习俗的差异,融入“当地元素”,加强合作伙伴属地化,人员属地化,设计、材料和设备属地化等管理。

  气候变化等风险是关键

  在全球变暖趋势加剧、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忽视环境风险的海外投资将举步维艰。

  世界经济论坛《2021年全球风险报告》表明,在未来10年中,最可能发生的风险包括极端天气、气候行动失败和人为导致的环境破坏等风险

  以气候变化风险为例,当前减少碳排放已经成为全球大趋势,“走出去”企业需要防范东道国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改变能源投资政策,对前期高耗能项目造成的风险,可以通过发行“绿色过渡债券”等方式,以弥补高耗能项目转型改造带来的损失。

  此外,企业也应该调整对外投资能源结构,加大可再生能源发电、智能电网、电源储存、氢能利用、碳捕获和封存、海洋负排放技术等清洁能源领域投资力度,降低海外投资气候变化风险的同时,与东道国共同推进低碳转型发展。

  2、海外投资管理需要涵盖ESG要素

  “走出去”企业不仅要针对不同的ESG风险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也要让ESG成为海外投资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海外ESG管理常态化、系统化开展。

  ESG战略应兼顾各方利益

  “走出去”企业开展海外投资时,需要对东道国的文化习俗、生态环境、劳工标准等进行尽职调查、影响评估,结合自身实际以及东道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制定ESG战略。

  同时,既要关注东道国政府的利益需求,也要重视当地社区、员工、当地供应商、居民、媒体等利益相关方的需求,鼓励利益相关方参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实施兼顾各方利益的ESG战略,助力企业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转变。

  ESG制度工具为实践提供指导

  “走出去”企业可以通过编制海外投资ESG工作标准、指南、手册等文件,指导企业及海外分支机构有效管理自身决策和活动对东道国社会、环境和利益相关方的影响,改善海外投资活动的ESG表现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发布《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社会责任指引》,为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树立社会责任建设的标尺,指导企业以更加负责任的方式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业务。

  ESG组织架构要深耕当地市场

  中国企业“走出去”,可以成立由集团领导、集团各部门负责人、海外分支机构负责人共同组成的ESG工作委员会,并在海外分支机构层面,进一步明确ESG事项的负责部门、负责人和联络人,还可以根据面临的重大ESG风险,在东道国分设节能减排委员会、社区关系管理委员会等专门机构,为海外投资ESG管理夯实组织保障。

  同时,应该加强海外投资ESG能力建设,通过组织ESG培训交流等活动,提升海外履责能力。

  3、增进利益相关方沟通,做得好更要表达好

  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时践行ESG理念,“做得好”是“说得好”的重要基础,“说得好”是“做得更好”的助推器。

  利益相关方沟通要覆盖整个生命周期

  由于东道国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等差异,使得良好的利益相关方沟通至关重要。与当地政府、NGOs、居民等建立良好的联系需要时间的积累,企业应当尽可能在早期,如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就与当地社区进行沟通互动,及早识别、评估、化解可能产生社区冲突的风险。

  在投资运营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都应该重视围绕当地社区的核心诉求,进行针对性回应和反馈,增进与当地公众的理解和互信。企业可以聘用具有海外社区沟通背景的专业人士。

  加强海外ESG信息披露

  中国企业“走出去”应该改变以往遇到争议不回答、不出面澄清、不接受采访的做法,主动利用媒体优势,通过政府网站、东道国语言网站、社交媒体平台,采用软文、图片、视频等人性化的方式,生动讲述海外投资ESG故事,并主动引导社会舆论方向,回应利益相关方的关切问题。

  发布海外社会责任报告

  金蜜蜂一项研究表明,在2008-2020年期间,中国企业发布的海外社会责任报告数量呈现增长状态,2020年发布的海外社会责任报告达到14份,报告围绕劳工实践、消费者问题、环境等ESG事宜与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

  然而,目前很少企业连续发布海外社会责任报告,不利于企业负责任形象在利益相关方心中的积累,通过连续的信息披露和广泛、深入的宣传,有利于彰显企业为当地创造的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助力企业打造负责任的国际品牌形象

  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间尚不算长,在践行ESG方面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走出去”企业有必要重视ESG问题,主动识别、管理重大ESG风险,加强海外运营ESG管理与透明沟通,为加快国际化步伐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东道国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