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科创板首份年报出炉,晶科能源N型蓄势待发

  4月22日晚间,晶科能源(688223.SH)发布了2021年公司年报,这也是公司年初登陆科创板后交出的第一份答卷。报告显示,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5.7亿元,同比增长20.53%,实现归母净利润11.41亿元,同比增长9.59%,同期公司经营性现金流32.28亿元,总资产728.71亿元。

  2021年晶科能源各项收入均保持增长,其中硅片和电池片业务增长明显。具体来看,组件收入376.63亿元,同比增长15.80%;硅片业务收入12.17亿元,同比增长154.80%;电池片业务收入5.37亿元,同比增长152.37%。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公司经营规模的快速增长,公司原材料采购及仓储规模、半成品、库存商品、发出商品等规模有所增长,上游硅料价格上涨导致组件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毛利率从22.90%降至13.40%。晶科能源表示,公司正转变策略,减少低价订单的执行,转向毛利率水平较高的硅片的销售,2021年,公司组件收入占总营收比重从96.63%降至92.84%。值得一提的是,硅片出口销售毛利率高达40.89%,2021年硅片出口业务的增加使得硅片整体毛利率从15.52%提高至了20.83%。

  领跑“N型”时代

  随着“P型”电池转化效率逐渐接近天花板,光伏行业正逐渐向“N型”转型,而N型TOPCon技术凭借其提效降本得确定性和高性价比成为推动行业从P型向N型升级的主力。晶科能源准确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变化,提前布局并确立了绝对的领先优势,为公司业绩的长期成长奠定了良好基础。

  早在2019年,晶科能源就开始布局N型TOPCon产线,产能规模达到900MW,并在2021年10月创造25.4%的实验室电池转化效率世界纪录。同时,公司攻克量产中难点工艺环节,快速完成从研发端到生产端的落地,截至21年年底,公司的“N型”电池量产效率已接近24.5%。

  此外,记者了解到,晶科能源还开发、量产了大尺寸、焊接等技术,并储备了炉外加料直拉单晶技术、IBC电池技术、叠层电池技术、钙钛矿电池技术、P型钝化接触技术、智能化组件技术、超细栅线技术、组件回收等技术,这类技术储备有利于降本提效、提高能量和材料利用率等,且公司方面已取得实质性研发进展。

  今年年初,晶科能源相继在安徽合肥和浙江海宁投产16GW大尺寸N型高效电池产能,目前产能爬坡进展顺利,效率已突破24.6%。据悉,其良率已接近“P型”水平。与此同时,公司于去年11月推出的应用“N型”TOPCon电池技术的Tiger Neo系列组件产品,因兼具高功率、高效率、高可靠性和低衰减等特点,将为客户带来相同投入下至少3%的发电增益,受到海内外市场的广泛认可,并获得了可观的销售溢价。

  得益于先进产品和强大产能的支撑,晶科能源今年N型产品的出货目标或有望超过10GW。晶科能源对记者表示,凭借“探索一代、研发一代、量产一代”的研发布局下所积累的丰富技术储备,对N型TOPCon未来提效、降本、扩产路径都有着清晰的规划,公司将持续保持N型技术优势。同时,公司也在加速未来一代钙钛矿与叠层电池、30%以上效率的电池产品、以及高可靠性材料等技术的研发与落地。

  布局未来,积极走向全球市场

  垂直一体化是光伏企业未来必备的竞争力,随着公司硅片、电池、组件各环节先进产能的投产和一体化程度提高,公司也将不断提升硅片、电池的自给率和产品毛利。

  公司管理层表示,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宏大愿景下,2022年光伏行业依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向未来,晶科能源将努力提升整体经营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着力推进新一轮优势产能的前瞻规划和快速布局,扩大在N型市场的先发优势,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面对行业高速增长下的供应链波动,晶科能源积极整合行业资源,入股上游硅料企业稳定原料供给,并通过加强战略采购优化供应链管理。而面对疫情影响下的全球海运市场,晶科能源更是积极携手马士基、中远海运等全球航运龙头,保障全球物流安全。

  据国际能源署(IEA)预计,至2030全球光伏每年新增装机将达630GW,市场空间巨大。当前,全球已有130多个国家地区提出“零碳”或“碳中和”目标,随着光伏发电度电成本快速下降,其在能源发电中占比快速提升。面对长期向好的行业需求和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晶科能源在各个领域积极开展布局,构建面向未来的长期核心竞争优势。

  不仅如此,晶科能源在储能、BIPV等“光伏+”领域也相继取得突破。2021年,公司储能业务已打开主流市场渠道,并与宁德时代等领先企业合作共同探索“光伏+储能”业务。据悉,晶科能源中标了世界规模最大单体BIPV系统迪拜水电局新总部项目,并且正在进行BIPV产线改造以更好支持日益增长的建筑光伏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