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国际货运班列基本覆盖欧洲主要货运站点

  近日,在比亚迪襄阳产业园建设现场,签约仅33天、土地摘牌才2天后,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襄阳片区就为比亚迪襄阳产业园项目颁发了“五证”,创造了速度标杆、效率标杆。

  而在以往,“五证”办理涉及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不动产登记、行政审批等多个部门,包括3个审批阶段、7个审批环节、多项审批流程,需要在各部门间往返多次。全部办理完成通常少则2个月,多则半年之久。

  “‘拿地即开工’是襄阳自贸片区在‘先建后验’基础上的改革创新,率先试行快速审批模式,将企业从取得土地到获得施工许可的审批时间压缩至15个工作日以内。”襄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襄阳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邓卓海介绍,自2017年4月1日挂牌以来,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襄阳片区承担的160项改革试验任务实施率已达100%。期间,累计总结形成400余项改革创新经验案例,其中8项在全国推广,71项在全省推广――在“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排名中,片区连续两年总体指数居内陆地级市片区第一。

  “襄阳自贸片区的高质量发展让‘南船北马’的古城襄阳实现了‘通江达海’的跨越。”襄阳保税物流中心负责人胡媛媛告诉记者,物流中心3月份完成报关单727份,进出口监管货值3.01亿元,同比增长51.3%,其中一线监管货值1.48亿元。今年累计完成报关单1353份,进出口监管货值6.63亿元,其中一线监管货值3.21亿元。

  襄阳保税物流中心通过落实通关一体化、“提前申报”“自报自缴”等通关模式改革,通关无纸化比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用率达100%,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较挂牌前分别压缩42%和76%。

  去年4月,全国保税物流中心(B型)中首单集装箱出口结关业务在片区试行成功,缓解了襄阳市“一箱难求”的局面,构建的“平台―货代―企业”三级生态体系,推进量价互保机制,逐步降低短驳、场站、铁路、远洋运输及用箱成本。数据显示,去年,襄阳9条国际货运班列累计发运8051个标准箱,累计货值5.27亿美元,其中襄欧班列已覆盖欧洲80%的主要货运站点。“襄欧班列开通后,襄阳向欧洲的发货时间节约25天左右,成本大幅下降,效益大大提高。”襄阳陆港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峥说。

  同时,襄阳抢抓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机遇,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引进商务部首批跨境电商试点企业大龙网,投资12.35亿元建设襄阳龙工场跨境电商平台和跨境电商产业集聚智慧园。目前,襄阳自贸片区跨境电商产业园已投入运营,59家企业提出入园申请,入驻跨境电商相关企业54家。

  今年1月22日,襄阳获批设立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成为襄阳外贸发展的“新引擎”。3月份,骆驼集团蓄电池销售有限公司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以报关单模式申报的“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海关监管代码“9710”)货物顺利通关放行,首批“骆驼”牌蓄电池经上海外港销往美国,这是继际华三五四二后,襄阳又一制造企业拥抱跨境电商开展“9710”出口业务,标志着襄阳本土优质企业数字化出海顺利“破局”。

  近期,《襄阳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和襄阳市《关于促进跨境电商突破性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出台,将引导更多“襄十随神”(襄阳、十堰、随州、神农架林区)城市群企业乘着跨境电商的东风,将鄂西北优质产品推向海外市场,释放中西部内陆地区开放发展新活力。邓卓海表示,襄阳自贸片区将持续拓展外向物流通道,打通襄阳至东北亚、东南亚两条新通道,加快形成铁水公空、多式联运、通江达海、无缝对接的立体国际物流大通道。(经济日报记者 柳 洁 董庆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