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翻译如何高质量发展 医疗条件越来越好 英文翻译
中国经济网4月24日讯(记者郭文培)“如果不掌握翻译技术,就会落后在掌握技术的同行之后,甚至输给技术。”4月20日,新译大讲堂启动仪式暨首场活动“机器翻译助力医疗翻译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京举办。谈及机器翻译在医疗翻译中的价值,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医学语言文化系医学英语教研室副主任李俊指出,机器翻译在一些重复性、简单的翻译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医疗翻译代价较高,错一个字或带来生命威胁。所以人机协同、机助人译将是大势所趋。
人机协同共发展
新译科技创始人、董事长田亮介绍,新译大讲堂由国家首批语言服务出口基地、新译研究院发起,联合有关政府部门、中国翻译协会、国内外高校、智库和企业,邀请主管领导、权威知名专家和学者等,以授课和学术讨论等形式,向社会普及翻译技术的学术交流平台。记者了解到,首场活动以“健康中国共译未来”为主题,医学翻译领域的业内专家就“机器翻译助力医疗翻译高质量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
“现在技术越来越介入翻译活动,按照社会分工,会有两条翻译路径。做技术的只做技术,做翻译的人只做文字。但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要熟悉所有平台,包括从识别文字到文字排版的实践。”李俊向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医疗翻译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而在翻译市场上,译者多为“散户”。因此译者如何与医药公司、技术公司等协同翻译,这值得思考。
希望翻译平台更“傻瓜化”
李俊进一步解释,在翻译生态圈中,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包括翻译教育培训机构、技术机构、需求方、译者等。一个链条发生变动,整个生态圈都会重新洗牌。因此,在这个生态环境中,每个角色都应该学会调整。比如,对于技术提供方,生物医药囊括的范围较为广泛,若要提高翻译的准确度,应进行细分,在制药行业、卫生政策领域、医学史领域等分别建库,以凸显机器翻译的优势。此外,平台“傻瓜化”设计也尤为重要。
“由于翻译平台使用的复杂性,我的部分学生拒绝使用机器翻译,翻译工作只能回到了那个‘刀耕火种’的年代,必须得用word去审稿,翻译的统一性只能靠人脑记忆,这导致审稿极为耗费经历。”李俊举例,机器翻译在医疗翻译中不仅提高效率,而且发挥着提高一致性的作用,译者应主动掌握并利用翻译技术,积极适应翻译生态圈。需要补充的是,由于医疗翻译的特殊性,机器翻译后,人工校对环节更是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