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观察(商业观察杂志社)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负责联络。一位一亩田的员工对红星资本局介绍,目前一亩田是联盟的秘书处单位,承担具体的成员招募运营。根据公开资料,一亩田集团CEO邓锦宏也是预制菜产业联盟的理事长。
据相关资料介绍,预制菜联盟将为成员单位提供培训、咨询、信息、产销对接、政策解读等服务,工作核心为“产销对接”。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一亩田的主要业务也是“产销对接”。工商资料显示,一亩田是一家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深耕农产品产地、促进农产品流通效率的互联网公司,主要“为具备一定规模的农产品经营主体提供交易撮合服务”。
除了一亩田,预制菜联盟目前的会员单位还有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登陆A股,成为国内市场“预制菜第一股”。2021年11月,主营水产预制菜的企业鲜美来递交沪市主板招股材料。今年1月,中餐预制菜连锁门店品牌“银食”获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珍味小梅园又宣布完成由百度风投领投的1亿元B+轮融资。
预制菜赛道有多火爆,从宣布入局的玩家身份也能看出来:基于互联网的新预制菜品牌如雨后春笋;盒马、美团买菜、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等生鲜电商平台先后入局;海底捞、西贝等连锁餐饮企业纷纷推出预制菜品牌;调味品企业如恒顺醋业、海天味业都表示,将在预制菜调研、研发阶段发力。
资本进入、企业布局之外,对预制菜行业来说,极其重要的支持来自各地政府。广东、山东、福建、河北等地先后出台了预制菜产业发展政策,打造“预制菜之都”“预制菜产业名城”等。
大部分预制菜企业“小、弱、散”
暂无统一“国标”
资本、政策都在支持的预制菜行业,发展就是一片坦途了吗?答案也不尽然。
首先,预制菜行业此前一直在C端没发展起来是有原因的。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红星资本局,当下预制菜行业仍然存在痛点,其中重要一点是消费端对预制菜的认可度、接受度可能还不够高,一些消费者会认为预制菜食品的营养有所流失或食材不新鲜。
而预制菜的口味难以复刻餐饮堂食,部分产品价格却与堂食相仿甚至高于普通小店,这让消费者更加难以接受。
珍味小梅园“蒜香排骨”250g料理包促销价39元,某连锁火锅店的蒜香排骨价格为26元
其次,预制菜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入局者众多,所涉及的行业多且代工情况常见,却缺乏统一国家标准。“预制菜行业爆发后,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国标出现。”朱丹蓬告诉红星资本局,这可能会造成食品安全上的隐患。
朱丹蓬认为,即便产业联盟成立,但从目前来看,制定的标准“顶多是一个行业标准,不是国标”,没有唯一性和强制性,只能对这个行业起一个指导作用。
安信证券发布的研报称,70%左右的预制菜加工企业仍处于小、弱、散的状态,不少是个体工商户和作坊式的生产加工模式,没有形成较为完备的商业经营模式。“预制菜有一个非常严格的标准,就是在半小时之内,从常温、热的要速冻到零下40度,这个技术跟设备很多的小企业是不具备的。”
红星资本局翻阅预制菜商品下的评价看到,“有怪味”“不新鲜”等差评并不少见。
安徽省消保委发布的2022年1号消费提示,也在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预制菜”时要注意产品标签上加工制作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以及食品名称、生产许可证、加工时间、保存条件、保存期限、加工制作要求等重要信息,标注是否规范、齐全,不要选择没有任何生产保障的半成品菜。
C端市场处于早期
需求少但成本高
对于预制菜企业来说,做C端并不容易。
首先,C端目前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据欧睿数据,2021年中国预制菜B端与C端的市场占比约8:2(收入口径),虽然“风大”,但C端实际需求并没有想象中的高。朱丹蓬也称,中国的预制菜还未真正进入“产销两旺”节点。
而做C端,投入的成本却很高。一方面因为C端需求分散,预制菜又多需要冷链配送,要保证产品质量,就涉及到多地建仓、加大冷链运输能力等,成本一时难以降低;另一方面,预制菜讲究标准化,且需要批量生产试验,因此研发成本相对实体店更高,而C端用户又对产品升级迭代的要求极高,预制菜品牌想留住客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上新。成本难降,对消费者来说便是“性价比低”。
在预制菜品牌“贾国龙功夫菜”铺开的时候,其创始人贾国龙便说过,做预制菜是“把我的名字赌上去了,而且还有一个logo是用的人头标,基本是我用人头担保。”
海底捞(06862.HK)似乎也从预制菜C端赛道退出了半步——其2020年3月上线的预制菜品牌“开饭了”现已在各大电商平台难以找到。红星资本局咨询海底捞官方旗舰店(天猫)客服“预制菜系列‘开饭了’怎么找不到了”,被告知“现在是换包装了”,并发来“好好吃饭”佐餐酱商品。京东“筷手小厨旗舰店”客服也向红星资本局回复,开饭了系列“暂时没有”。
行业“决战”即将开始
产品、品牌及供应链是关键
钜阵资本投资总监龙舫认为,预制菜行业是个短期热点板块,疫情缓解后很难有持续性。
但进入预制菜赛道的玩家已越来越多,未来预制菜行业的白热化竞争似乎难以避免。
预制菜企业味知香在招股书中说道:多数作坊式半成品企业在原料采购、生产流程、仓储物流等方面与规模化企业差距较大,难以实现原材料追溯、标准化生产和冷链物流配送,无法保证食品卫生安全,未来将被逐步淘汰。
那么,什么样的企业能笑到最后呢?
横向对比预制菜行业相对成熟的日本市场,其最大的预制菜企业“日冷”“神户”拥有的共同特征是:产品可圈可点(有明星单品或品类多元)、供应链能力强。
“日冷”公司2021年研发费用达1.43亿元,已推出米饭类、中餐类、鸡肉类等多款食物,以炒饭、肉饼等深加工产品为主,其明星单品“正宗炒饭”自2001年推出后,凭借还原专业厨师烹饪的味道,连续20年蝉联日本速冻炒饭品类销量榜首。
而“神户”公司拥有360余种自营品牌产品,品类数目约5300个,进口产品SKU(最小存货单位)超过1400个,来自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具有丰富的产品矩阵。
在供应链方面,“日冷”最初以销售冷冻鱼起家,很早便搭建起较完善的冷链配送网络;截至2021年底,“神户”在日本境内拥有23家食品加工厂,在海外布局了350多家合作工厂。
对于正在发展中的2C预制菜企业,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陈嘉禾曾撰文认为,应当重点考虑如下的商业战略:避免全国铺开、全渠道竞争,放弃试图通过使用先发优势完全占领市场、挤走竞争对手(糟糕的消费者粘性让这种尝试很难成功),避免通过高额广告投入打造高端品牌,而把精力放在重点区域,通过高性价比逐渐累积好口碑,尽量巩固本地区的区域型规模优势。由此,2C预制菜企业就可以建立比较稳固的长期竞争力。
红星新闻记者 俞瑶 实习记者 张露曦
编辑 余冬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