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益平:若2022年GDP实现5.5%增速,中国很有可能成为高等收入国家
4月20日至22日,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会在海南召开,本届论坛以“疫情与世界:共促全球发展,构建共同未来”为主题展开广泛讨论,凤凰网财经全程报道。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在年会期间接受了凤凰网财经的专访,就中小企业融资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中等收入陷阱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黄益平认为,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应该积极发挥稳增长的作用,但相较而言,目前财政政策的责任可能更大一些。
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黄益平认为最重要的是怎么解决风控的问题。可以通过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创新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数字化的风险管理这三种方法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对于中国是否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黄益平指出,今年如果正常实现5.5%的增长,然后货币没有明显的贬值,中国其实已经接近高等收入国家的标准了。但他同时指出,中等收入陷阱并不是一个数字可以衡量的,并不是说人均GNI到12696美元就走出陷阱了,关键还是要看有没有持续的创新能力。
以下为采访内容:
凤凰网财经:今年一季度GDP增长4.8%,低于全年目标。您认为当下的经济环境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应当如何做好配合,提振经济?
黄益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应该积极发挥稳增长的作用。归根到底,我们先要把经济稳下来,所有其他的事情才可以谈,没有经济稳定,很多问题都会出现。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财政和货币政策,都是责无旁贷的。但相较而言,目前财政政策的责任可能更大一些。
因为我们现在面临的外部流动性环境发生改变,美联储大幅度降息说实话多少给我们央行的货币政策造成一些约束。但是从财政政策的角度来说,我觉得应该更加积极主动。比如说有一些中小企业现在非常困难,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帮助它们。
我们讲保经济主体,主要就是保中小企业。我们经常做的最重要的措施,就是鼓励金融机构给它们发放贷款。中小企业贷款2020年增长30%,2021年增长25%,这条政策应该说在过去两年做的挺不错的,这个没有问题。
但问题在于,一方面很多的贷款的增长其实有很强的政策性。另一方面如果疫情一直持续的话,企业很难长期依靠借钱来度过困难。三个月、六个月也许可以熬过去,但如果业务还是不好,即便你继续借钱给它,效果可能也不会太好。
所以,货币政策当然要宽松,如果能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那肯定很好。但问题是现在的还本付息压力很大,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应该让财政政策发挥更大的作用。
凤凰网财经:一直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都是一个难题,您觉得目前这个情况是否有所改善?还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黄益平:确实是有所改善的。但我刚才也说了,其实这里面有很强的政策性特点,它不完全是银行自己做出的市场化的商业决策。
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恐怕还是怎么解决风控的问题。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没有问题,但是你要会管理金融风险,这个是现在比较大的问题。怎么改善融资难问题?我们过去一般说有三条路径。
第一是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对于支持创新性的企业,包括一些中小企业,是有独特的功能的。我们要多发展直接投资、直接融资,发展各种形式的投融资方式。
第二是商业银行也需要转变业务模式。银行过去擅长支持粗放式的要素投入型的增长,相对来说不确定性比较低。但很多中小企业的不确定性会大很多,所以这个时候银行也要创新,去分析它们,了解它们,管理它们的风险,去更好的支持“专精特新”。
第三就是用数字技术来完善风险管理。一些银行现在已经做的比较成熟,比如网上银行和微众银行,用大数据分析金融风险,效果其实还是不错的。当然也有局限,网上银行一般只服务那些很小的企业,贷款的规模很小,期限也很短。怎么样能够更好的扩大它的服务范围,包括将来能不能在资本市场使用大数据,我觉得这些都是有待创新的。
凤凰网财经:央行此次的降准文件中专门强调,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这是否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的现金流风险?
黄益平:这个政策对于流动性本来就偏紧的银行来说,可能会改善它的流动性状况。但是这种定向降准,对于银行是不是能真正大幅度的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其实是还是有很大不确定性的。
对于银行尤其是很多中小银行来说,它们的业务确实是中小企业比较多一些。但为什么很多银行都没有真正的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我觉得主要的问题并不是说它没钱,而是它不知道怎么做风控。
这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银行不知道怎么做风控,不敢把钱贷给企业;另一种是可以做风控,但成本变的很高,做了以后不赚钱,很多中小银行也就不去做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增加流动性后,中小企业是不是真的拿到银行更多的贷款了?这个是值得观察的。
凤凰网财经:在疫情反复和原材料上涨的情况下,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停工停产的危机?
黄益平:在目前的情况下,本来经济情况就不太好,中小企业的情形尤其不稳定,银行为了降低风险减少不确定性的放贷也在情理之中。但很多小微企业目前生存非常困难,而小微企业对我们的社会稳定是很重要的。
其实银行在做好两点工作的前提下,放款是可以的。一个是如何分析和管理企业的信用风险;二是要做市场化的风险定价。让银行多发是可以的,但是你也要让银行第一能控制住风险,第二能有利可图。
金融支持之外,财政也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说中小企业现在很困难,我们鼓励金融机构去给它贷款,但是你也不能要求金融机构必须把利率压的很低,那金融机构自己也会有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政府贴息。银行低利率给企业发放贷款,政府通过贴息降低银行的风险,这样让企业既拿到钱,又不需要承担很重的付息成本。
凤凰网财经:您之前判断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非常大,现在这一判断是否有所改变?您认为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黄益平:其实中国今年说不定就能达到高等收入国家的水平了。去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GNI)为1.24万美元,按照世界银行发布的高、中、低收入国家的最新分组标准,人均GNI大于等于12696美元为高收入国家。
今年如果正常的实现5.5%的增长,然后货币没有明显的贬值,那应该就很接近高等收入的标准了。但中等收入陷阱这个事,它其实并不是一个数字可以衡量的,并不是说你人均GNI到12696美元就没事了,就走出陷阱了。
事实上它是说你达到中等收入水平附近的时候,你还有没有创新能力,如果没有能力创新,经济和收入难以进一步增长,你就会失去竞争力,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所以中等收入陷阱这个问题我们还是会面对的,关键要看我们能不能继续保持创新的能力,持续提升我们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