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易纲连续两日强调,全球两大央行同时关注一件大事,鲍威尔发言也彻底转鹰
金融界4月22日消息 连续两日,易纲强调“货币政策首要任务是稳物价”。先是在4月21日晚第45届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IMFC)会议,然后是4月22日上午的博鳌亚洲论坛演讲。
值得注意的是,易纲所出席的分论坛主题为“通胀、加息潮和经济稳定”,可谓切中了当下全球经济的核心问题。
世界手中的票子变"毛"了
2020年10月10日,易纲在《中国金融》杂志发文《金融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易纲在文章中称,货币政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重要的就是守护好老百姓手里的钱袋子,不让老百姓手中的票子变“毛”了,不值钱了;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国家经济发展的好处,收入稳步增长。
而早在2019年,易纲在《求是》杂志上发表题为《坚守币值稳定目标 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易纲表示,评判和衡量货币政策,根本上是要看其是否有利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守护好老百姓手里的钱,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是货币政策的使命。不能让老百姓手中的票子变“毛”了,不值钱了。
鲍威尔彻底转鹰 美联储或在5月加息50个基点
美联储加息,鲍威尔北京时间今天凌晨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会议上关于全球经济的讨论中表示,鲍威尔表示,美联储将加息,并迅速转向更为中性的政策,然后在适当的情况下采取紧缩政策。
鲍威尔认为,鉴于美国通胀目前大约是美联储2%目标的三倍,行动更快一点是合适的,在5月会议上加息50个基点将是选项之一。 他还表示,投资者目前预计将迎来一系列50个基点的加息,这是对美联储开始通胀阻击战“总体上做出的适当反应”。这可能是他在美联储下次会议前的最后一次公开讲话。
此前,美联储最鹰派的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已经开始探讨一次加息75个基点的可能性,而长期持鸽派立场的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也表示有可能“数次”加息50个基点。
目前市场的共识是美联储会加快加息步伐,野村证券更为激进,他们预计,美联储将在5月加息50个基点后,在6月和7月再分别加息75个基点。
野村还预计,美联储将在7月后直至2023年5月的六次会议上,再分别每次加息25个基点,从而将联邦基金利率推高至中性水平以上,最终利率预计将会升至3.75-4.00%。
关注粮食生产和能源供应
1、确定能源保供增供举措
4月20日国常会,确定能源保供增供举措,提升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会上指出:
一要发挥煤炭的主体能源作用。今年新增煤炭产能3亿吨,运用市场化法治化办法,引导煤价运行在合理区间。
二要推动煤电机组节能减排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全年改造规模超过2.2亿千瓦。
三要在严格监管、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发展核电。对经过多年准备和全面评估审查、已纳入国家规划的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广东陆丰三个核电新建机组项目予以核准。
2、全球粮食危机或带来“人类大灾难”
我国粮食供应和储备充足,今年春播稳步开展
世界银行行长大卫·马尔帕斯近日警告称,乌克兰危机引发食品价格飙升,世界正面临一场“人类灾难”。世界银行估计,食品价格可能会出现37%的“巨大”涨幅,对贫困国家来说,这一涨幅被放大了。
马尔帕斯在接受BBC采访时表示,俄乌战争打乱了原本这两个小麦出口大国的供应,作为氮肥关键成分的天然气成本激增更是加剧了粮食价格的上涨。这影响了大多数国家的粮食生产,尤其是严重依赖化肥进口的主要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
4月20日国常会指出,稳定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对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特别是稳定物价、保障民生具有压舱石作用,在当前国际粮食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一些国家高通胀的情况下尤为重要。会议指出,我国粮食供应和储备充足,今年春播稳步开展,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
4月20日,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在新闻发布会上称,作为产量大省目前吉林春耕生产秩序恢复得比预想的要好。种子下摆已经基本到户,化肥到户率97.6%,同比还快了0.6个百分点。从全国范围看,截至昨天4月19号,全国已春播粮食面积1.99亿亩,完成了21.2%,同比快1.3个百分点。南方的早稻栽插过七成,预计面积会增一点;东北的水稻育秧已经完成了74.2%,快了2.4个百分点,玉米、大豆“五一”前后就开始大面积播种。
物价还受哪些约束?PPI向下游传导加快、猪周期、供应链阻断
3月份,CPI环比上涨0.0%,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 PPI环比上涨1.1%,同比上涨8.3%,涨幅较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数据反映,上游价格上涨压力的向下传导速度在加快,这表现为全国居民消费价格中的制造业产品价格也在走强。
方正证券研报指出,今年下半年有望开启新一轮猪周期。历次猪周期均有猪相关疫情、环保政策等起因;前期产能去化幅度大;猪周期开启前一般会出现持续养殖亏损;猪价呈现“W”型的二次探底,价格调整到周期前水平。
此前,各地政府为防范疫情跨行政区传播,出台了各类限制跨境流动政策,客观上造成全国货运物流效率下降。造成供应链阻断,进一步推高价格。
为保证物流畅通,4月6日国常会提出“综合施策保物流畅通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4月18日刘鹤副总理主持召开专题电视电话会议;4月19日由交通部牵头成立“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全国范围政策。
随着此次全国协调行动落地,上周全国公路整车货运流量指数已环比回升8.7%,有25个省级单位实现环比正增长,反映出货运堵点正在逐步打通,供应链压力有望随疫情好转而同步缓解。
根据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监测数据,4月21日,全国高速公路货车通行量719.16万辆,环比上升1.47%;全国重点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353.6万吨,环比下降5.9%,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7.1万TEU,环比增长4.9%。目前全国货物运输总体有序,货运物流平稳恢复。
稳增长发力方向:货币政策结构化和财政化
中信证券固收分析师明明表示,从上缴利润,到本次降准为全面降准叠加定向降准,再到近日发布的《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23条”),央行货币政策的结构化和财政化特征愈发凸显。
“23条”中提及诸多定向支持举措,包括对受疫情影响较重的行业适时增加再贷款额度,为交通物流、科技创新、煤炭清洁等领域提供再贷款支持,对小微企业等受困市场主体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力度等,也进一步延续了扩基建、稳地产的思路。预计未来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将形成政策合力,来应对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冲击。
股票市场机会或将围绕几条政策主线。第一,保供稳价主线:既包括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的保供,也包括能源、石化、农产品等领域的稳价;第二,逆周期主线:若财政力度、基建投资再超预期,资金可能由前段时间的地产板块再次向基建板块切换。